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新闻 > 我们的节日·元宵节

我们的节日·元宵节

2023年02月07日 14:52:08 访问量:7277 作者:政教处

我们的节日·元宵节

忻州六中网讯: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,古人称夜为“宵”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

元宵节,古称“上元节”,过去过年闹新春,一般要从初一闹到十五才告一段落的。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、吃汤圆、猜灯谜、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。2008年6月,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元宵节的起源

元宵节的起源一般有三种说法:

其一,灯节始于东汉永平年间(公元58-75年),由崇佛而来。传说明帝刘庄为倡导佛教,于上元夜在宫廷和寺庙“燃灯表佛",并令士族庶民家家挂灯,由此相沿成俗。

其二,元宵节与汉初诛灭诸吕相关。吕后崩后,诸吕谋乱,丞相陈平、太尉周勃遂诛灭诸吕,立刘恒为汉文帝。据说平灭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,汉文帝为纪念这个“升平”之日,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微服出宫与民同乐,这样逐渐形成了元宵庆节。

 其三,灯节起于西汉,与汉武帝的故事相关。传说汉武帝久病不愈,请来上郡的一位巫师与神通话,太一神说武帝的病会得到好转,二人还约定于甘泉宫相见。后武帝病果真痊愈,便于甘泉宫中建太一祠坛,每年多次往祭,尤以正月十五为盛, 祭用灯火,通宵达旦,亮若白昼。

元宵节的习俗

正月十五尝元宵是由来已久的民间习俗,芜湖人又称元宵为“汤圆”或“汤团”。《岁时杂记》曰:“煮糯为丸,糖为腱,谓之圆子”。元宵因圆形,被后世视作团圆的象征。

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,始于西汉,兴盛于隋唐。隋唐以后,历代灯火之风盛行,并沿袭传于后世。而正月十五,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的高潮。

正月十五的“观灯”已经成为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,在正月十五晚上,街头巷尾,红灯高挂,有宫灯、兽头灯、走马灯、花卉灯、鸟禽灯等等,吸引着观灯的群众。

每逢农历正月十五,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,燃放焰火,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,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。

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,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,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。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,南北朝时开始流行,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
走百病也叫游百病、散百病、烤百病等,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。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,结伴而行,见桥必过,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。

元宵节的发展

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,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、扩展的。就节期长短而言,汉代才一天,到唐代已为三天,宋代则长达五天,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,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,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,与春节相接,白昼为市,热闹非凡, 夜间燃灯,蔚为壮观。

宋朝  

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,都有燃灯活动。逛灯市更是一件十分赏心悦目的事情。

明朝  

明朝的灯节持续的时间更长,自正月初八到十七整整十天,以显示歌舞升平。

清朝  

元宵节清朝则只有三天,但是民间灯火璀璨,灯也更加精致奇幻,依然十分吸引人。

现代  

元宵节发展至今,赏灯与猜灯谜仍是节日主要习俗之一。

镜头下的元宵节

小时候,常听家里长辈说“过了元宵,这年才算真正过完。”趁着天初暖,日初长再咬一口甜糯的元宵出发奔向下一个粘着好光景的日子吧!

编辑:贾瑞明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国务院“互联网+督查”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忻州市第六中学 特此声明。
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忻州市长征西街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